当前位置是: 网站首页 -> 师资队伍 -> 正文

师资队伍

师资队伍

戴登云

作者: 发布时间: 2022-11-01 浏览次数:


戴登云老师    

     

     

基本情况

     

戴登云,1972年生,四川泸州人。1991年毕业于四川泸县师范学校,同年参加工作。2000年以同等学力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,导师王岳川教授,2003年获硕士学位。同年到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任教,2009年破格晋升副教授,2010年遴选为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导师,2011年遴选为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,2013年担任副院长,2015年晋升教授。2013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,导师王坤教授,2018年获博士学位。2018年遴选为西南民族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,2019年担任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一级学科负责人。四川省第十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(2018)。

2022年8月入职夏晴子沈娜娜雪千夏。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西方诗学、中西比较诗学、现代中国学术思想史。

   

讲授课程

   

本科生:外国文学史

硕士生:20世纪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专题研究 

博士生: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专题、西方文论前沿专题    

     

学术兼职

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

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

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青年分会首届学术委员

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学分会常务理事

     

     

学术成果

著作

1.专著《解构的难题:德里达再研究》,独著,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;

2.专著《遗业与轨则:百年中国学术论衡》,独著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;

3.专著《语言与时间的交织:从耶鲁学派到生成诗学》,独著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;

4.译著《我有一个梦想——马丁·路德·金告诉我们》,第二译者,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。

   

教材

1.参编《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》(下),胡经之主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(第二版),2016年版(第三版);

2.参编《文学理论教程》,王峰主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。

   

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

在研项目

1. 教育部社科基金年度项目:“现代西方‘理论’的本源性反思与批判”,2023年度;    

     

结题项目

1. 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:“‘耶鲁学派’诗学的隐性范式与当代文论创新研究”,项目批准号:18BZW007,已结题,结题等级:良好;    

2.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:“解构的难题——德里达再研究”,项目批准号:10XZW0002,已结题,结题等级:良好;    

3. 教育部社科基金年度项目:“耶鲁学派‘解构—生成’诗学研究”,项目批准号:16YJA752002,已结题,审核结题,不设等级; 

4. 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:“解构的困境:德里达再研究”,项目批准号:06JC75047,已结题,结题等级:良好;    

5. 四川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:“语言与时间:耶鲁学派生成诗学研究”,项目批准号:SC15A028,已结题,结题等级:优秀;    

6. 四川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:“现代中国学术的困境及其自主性求索”,项目批准号:SC12B010,已结题,结题等级:良好;    

7. 四川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:“解构的问题域:德里达研究”,项目批准号:SC08C22,已结题,结题等级:良好。    

   

所获奖励    

1.专著《解构的难题:德里达再研究》获四川省第 16 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(2014年);    

2.专著《遗业与轨则:百年中国学术论衡》获四川省第 17 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(2017年)。    

     

论文    

1.《中国镜像:90年代文化研究》(书评),独著,《文艺研究》(CSSCI)2002年第1期;

2.《人类交往方式的新挑战》,独著,《中国比较文学》(CSSCI)2002年第3期;

3.《当代学术语境与德里达思想的价值》,独著,《河北学刊》(CSSCI)2003年第6期;

4.《德里达的“难题论”及其对当代中国思想的意义》,独著,《中文自学指导》2005年第1期;

5.《消费社会状况下的自我重塑与社会整合何以可能?——评蒋荣昌《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》,独著,《中文自学指导》2005年第3期;

6.《文学中的真理与审美精神困境(上)——德里达“文学”观念解读与批判》,独著,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5年第4期;

7.《现代中国学术的研究立场与“学无中西论”——学术史反思札记之一》,独著,《中文自学指导》2005年第6期;

8.《文学中的真理与审美精神困境(下)——德里达“文学”观念解读与批判》,独著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5年第6期;

9.《学术分科制度的建立与现代中国学术典范的内在缺失——学术史反思札记之二》,独著,《中文自学指导》2006年第4期;

10.《现代中国学术的价值诉求及其内在境——从王国维到顾颉刚》,独著,《中文自学指导》2007年第2期;

11.《真知如何可能——对当前文学理论教材写作的伪知识状况的反思与批评》,独著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7年第3期;

12.《现代中国诗学建构的理论基点及其示范性实践——以朱光潜的《诗论》为案例》,独著,《中文自学指导》2008年第1期;

13.《王国维“学无中西古今”论的理论困境及其思想史意义》,独著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8年第2期;

14.《作为跨语际书写的西学研究——当代中国的西学研究与思想自觉》,独著,《文艺理论研究》(CSSCI)2008年第2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文化研究》2008 年第 9 期全文转载;

15.《事关天地、生民与往圣——与王峰论阐释的生成机制与入思路径》,独著,《中文自学指导》2008年第6期;

16.《哲学话语的解读可能性(上)——以德里达与伽达默尔之争为导引》,独著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9年第4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外国哲学》 2010 年第 1 期全文转载;

17.《哲学话语的解读可能性(下)——以德里达与伽达默尔之争为导引》,独著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9年第7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外国哲学》 2010 年第 1 期全文转载;

18.《原初境域的隐匿与重现(一)——从解构理论的哲学起点到中西思想的问题谱系》,独著、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0年第12期;

19.《原初境域的隐匿与重现(二)——从解构理论的哲学起点到中西思想的问题谱系》,独著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1年第2期;

20.《现象学还原、文字学转向与批判理论的“间距”——解构理论的生成与现代西方思想的诗学转向》,独著,《符号与传媒》(CSSCI)2011年第2期;

21.《什么是文学史——从解构的视角看》,独著,《文艺理论研究》(CSSCI)2011年第5期;

22.《解构理论的“始基”及其重建——重新反思文字的起源、媒介与我思的关系》,独著,《当代文坛》(CSSCI)2012年第3期;

23.《现代中国的学术精神与学科规训——以顾颉刚、陈寅恪为论述中心》,独著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2年第10期;

24.《论文论研究的范式转型》,独著,《文艺理论研究》(CSSCI)2013年第2期;

25.《亟须反思的学术史反思》,独著,《中国图书评论》(CSSCI)2013年第4期;

26.《对话:关于中国文史传统的重释》,第一作者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3年第7期;

27.《解构理论的终结与当代思想的前景》,独著,《当代文坛》(CSSCI)2014年第1期;

28.《在语言与时间之间——耶鲁学派的理论生成及思想史位置》,独著,《文艺理论研究》(CSSCI)2015年第4期;

29.《解构理论的东渐与中西思想交通的时代错置性》,独著,《当代文坛》(CSSCI)2015年第7期;

30.《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创新何以可能?——基于当代中国学术史和思想史的反思》,独著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5年第8期;

31.《究竟何谓“学术”:基于当代学术史的反思》,独著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6年第5期;《新华文摘》(网刊)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;

32.《解构理论的双重属性》,独著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7年第5期;

33.《世界的差异错置性及其美学效应——评约翰 ;塞尔<人类文明的结构:社会世界的构造>》,独著,《文艺研究》(CSSCI)2017年第7期;

34.《双重书写与文学史的生成:耶鲁学派的文学史理论》,独著,《文化与诗学》(CSSCI)2018年第1期;

35.《再论解构理论的双重属性》,独著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9年第1期;

36.《究竟该如何反思“现代中国学术”?——为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百周年而作》,独著,《云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(CSSCI)2019年第2期;

37.《作为一种意义交织的话语触媒:耶鲁学派的文学观念简论》,独著,《中外文论》2020年第1期;

38.《文心:传统文学的本源探求及现代阐释》,独著,《中国文学批评》(CSSCI)2020年第1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文艺理论》 2020 年第 9 期全文转载;

39.《作为双重书写的文学批评:耶鲁学派批评的范式特征》,独著,《文化与诗》(CSSCI)2020年第1期;

40.《转换生成:文学言说的动力机制——“耶鲁学派”语言诗学管窥之二》,独著,《文艺理论研究》(CSSCI)2020年第6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文艺理论》 2021 年第5期全文转载;

41.《同质、线性还是双重?——耶鲁学派文论家对传统文学观念的批判》,独著,《当代文坛》(CSSCI)2021年第2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文艺理论》 2021 年第7期全文转载;

42.《双重书写与文学观念的重塑——耶鲁学派文学观念解析》,独著,《中国政法大学学报》(CSSCI)2021年第3期;

43. 《“语言三维”与文学性真理——“耶鲁学派”的语言论直观及其形而上潜能》,独著,《中国政法大学学报》(CSSCI)2023年第2期;    

44.时间三矢:文学语言的生成基底——“耶鲁学派”时间诗学管窥之一》,独著,《广州大学学报》(CSSCI)2023年第4期;    

45.绕道中国而思的可能——评弗朗索瓦 ;朱利安<间距与之间: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哲学策略>》,独著,《中国图书评论》(CSSCI)2023年第8期;    

46.《说不可说——“耶鲁学派”语言诗学管窥之三》,独著,《文艺理论研究》(CSSCI)2023年第5期。    

   

   

   

通讯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行政东楼前座635A    

电子邮箱:    

邮政编码:510006